全球留学生论坛 首页 留学 留学资讯 查看内容

法国留学|这些名人和你一样都有过难忘的留法岁月!

留学资讯 发布于 2023-5-16 09:41

留学从来不是一件易事。百年动荡,大厦倾倒之际,一群有志之士漂过远洋,以寻求救亡图存之道,或被这个巴黎公社摇篮的国土吸引,或被其文学艺术之瑰丽所召唤,他们开始了在法国潦倒却充实的留学生涯。很多人对巴黎充 ...

留学从来不是一件易事。


百年动荡,大厦倾倒之际,一群有志之士漂过远洋,以寻求救亡图存之道,或被这个巴黎公社摇篮的国土吸引,或被其文学艺术之瑰丽所召唤,他们开始了在法国潦倒却充实的留学生涯。


很多人对巴黎充满着向往,


一座被时尚,艺术,奢华笼盖的城市,


不少人来到这里,


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回忆,


名人们也不例外,


让我们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名人的法兰西岁月


巴黎的情缘吧!


在法国留过学的中国名人


引言: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这10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此之际,特做此文对曾经在法国留过学的中国著名人物做一个小小总结,特别是他们的留法经历。知历史,惜今日。


(毛泽东也在队伍里)


(1919年3月14号,毛泽东第一次到上海,第二天在环球中国学生会,欢送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生。这天的《申报》报道:第一批各省所派留法学生89人,其中,43人均湖南籍,人数居全国各省之首。)


近百年来,法国大学一直与中国高校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派遣留学生等方面交往与合作日益广泛,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著名人士,例如,邓小平,蔡元培,严济慈、许德珩、钱三强、陈寅恪、施士元、杨秀峰、王力、王毓瑚、汪德昭,汪德耀,周恩来,钱钟书,杨绛(jiang),陈毅,蔡和森,向警予,聂荣臻,赵世炎,徐特立,李石曾,刘伯坚,吴玉章,李立三,萧子升,李维汉,李富春,葛健豪,蔡畅,等等。其中的施士元于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巴黎大学留学,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博士。周恩来总理在巴黎的故居现已是在营业中的旅馆。那时很多中国青年非常之向往法国,他们知道去那可以做工,可以学习,尤其是接触到最先的先进思想,这样以便寻求一条救国的道路。如今,中法各大学更加注重在各个方面加强交往与交流。1964年法中刚建交时仅有142名中国学生在法国留学,而目前每年有超过11000名中国学生赴法留学,中国成为赴法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017年留法中国学生人数达到了37000人,中国学生已成为法国的第一大留学生群体。法国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赴法学习,2020年留法中国学生计划将达50000人。另一方面,在中国的法国留学生也已达6000人,法国成为欧洲国家中在中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I 伟人代表 I


周恩来


1920年周恩来踏上“波尔多”号邮船的甲板,远渡重洋。在留法期间,由于生活拮据,总理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Godefroy)的一家小旅馆——“海王星”旅馆入住长达两年。如今,旅馆的外墙上镶嵌着一块墨绿色的大理石纪念牌,上面有周总理的铜质浮雕头像。还经常有在花神咖啡馆写文章!


在此期间,尽管课业繁重,但周恩来白天依旧坚持做社会调查,晚上则常常通宵地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他有时还会去雷诺汽车厂打工贴补生活。跟不少勤工俭学的学生一样,他往往只靠啃面包、喝凉水度日。


留法期间,他还结识了当时年仅十七岁的邓小平。1922年6月,周恩来从柏林回到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被推选为宣传主任,担任党刊《赤光》的编辑,由此结识邓小平。


于1924年回国。


I 伟人代表 I


邓小平


94年前,年仅16岁的邓小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真理,从此走上漫长革命征程。



邓小平 1921年3月在法国的留影


1920年9月11日,他和同学们一起在上海码头登上法国邮轮开始远航。海上颠簸39个昼夜后,这批中华学子终于在10月19日抵达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还成了当地一桩不小的新闻。


邓小平先生当时相当节俭。在他名下的零用开支是18.65法郎一个月。邓小平在蒙塔日市勤工俭学时经常付不起学费,大部分时间都还要到这座城市以北的哈金森橡胶厂做工。



(1924年7月,出席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国巴黎合影。后排右三为邓小平。前排右六为周恩来。)


邓小平之后来到巴黎,在雷诺汽车厂工作。正是在巴黎期间,邓小平与周恩来相遇,开始了共同的革命活动生涯。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有一条名为戈德弗鲁瓦的小街,街口有一家小咖啡馆,楼上一间只有4.5平米的小屋就是旅欧党团组织活动的地点,周恩来、邓小平和其他革命同志经常在这里聚会和组织各种活动。


有记载说,邓小平喜欢足球是因为巴黎!巴黎人喜欢足球运动,各种足球比赛接连不断,观看足球比赛成了他的娱乐消遣。


前往留法的政治家、改革家还有:


朱德、邓颖超、陈毅、向警予、赵世炎、聂荣臻、蔡畅、蔡和森、李维汉等。


I 学者代表 I


钱钟书


他是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有《围城》等。曾于1937至1938年巴黎索邦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钱钟书热爱法国文化,以及巴黎的学校对学生的放任自主,和做学问的人本精神,他觉得这更适合于他海阔天空作学问的方式。


1937年, 27岁的钱钟书携妻女乘船渡过加莱海峡来到巴黎,在朋友的帮助下注册了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学,并在巴黎市区近郊的一间公寓居住下来。



嗜书如命的钱钟书在巴黎的一年,读遍了法文书籍从15世纪读到近代,文化史上有名的或无名的都一家一家读来。他读书的速度快,一目十行。吸收、消化能力惊人,会举一反三。



巴黎人讲法语柔滑、利索的腔调给钱钟书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提高自己的法语,从不问柴米的钱钟书居然拎着菜蓝子,赶集市,买菜、买肉就是为了能有个对话的机会,过了不久钱钟书的法语大有长进。



思想上的丰富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是留学巴黎最明显的收获。在巴黎的日子他接触到了很多时髦起来思想和观点。这是他日后以中国学者而闻名于世界的一个主要因素。钱先生的代表作《围城/La Forteresse assiégée》一书的书名即源自一句法国格言,“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Le mariage est une forteresse assiégée, ceux qui sont dehors veulent y entrer, ceux qui sont dedans veulent en sortir. )


I 学者代表 I


巴金


巴金于1927年自费前往法国留学,为了 “去找一条救人、 救世、 也救自己的路”。巴金在巴黎大学学习经济相关的课程,住在拉丁区一家旧式公寓的五楼, 这是一间“充满了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颇为抑郁阴暗。


巴金早期信仰无政府主义。在对各种思潮都极为包容的法国,巴金充分利用此机会,与世界各地的无政府主义者联系,包括Emma Goldman, Alexander Berkman,Max Nettlau等。巴金的笔名也与其早期信仰有关,取两大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 “巴枯宁”、 “克鲁泡特金” 名字的各一字而成。


(位于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


在法期间,他完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巴金无法继续留在法国,1928 年10月从马赛上船回国,结束了近两载的留法生涯。


前往法国留学的文学大家还有:


梁宗岱、沈宝基、卞之琳、 施蛰存、穆木天、陈敬容、 闻家驷、罗大冈、王了一、范希衡、钱春绮、李恒基、徐知免、郭宏安艾青、戴望舒、程抱一等。


I 画家代表 I


潘玉良


她曾是一个妓女,但更是一位画家。


生前,法国授予她国家金质奖,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荣获比利时金质奖……


如果父母没有早亡,她纵然不能锦衣玉食,却也可以不受屈辱。然而,事实是父母早亡,她被吸食鸦片的舅舅卖给青楼。


十六岁的她,出落得算不上等之姿,身材高挑,脸庞宽大,眉毛如弓,厚唇常常紧闭。或许,因为不出众的容貌,她没有早早遭受摧残,只是给头牌姑娘做婢女。


但是她天生热爱艺术。



然而,由于国人的偏见,模特架不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对于人体艺术,没有模特,如何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潘玉良经常蹲在澡堂里,仔细观察,记在脑子里,回家临摹……更多的时候,她会自己在镜前观察裸体的自己,画裸体的自己……



潘玉良的自画像


1921年,潘玉良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并获得国内的留学资金。


1923年,考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学习,1926年开始学习雕刻……她的画开始受到国外人的重视,画的价值不菲……


她笔下的巴黎👇


巴黎蒙马特高地


1940年,法国巴黎沦陷于纳粹的铁蹄之下,曾一度,潘玉良移居郊外,卖画为生……但赚的钱,除了供自己生活、画画以外,还寄回祖国,用于抗日,真的是一位爱国人士!


I 画家代表 I


徐悲鸿


1919年,徐悲鸿前往法国,进入巴黎朱利安学院学习绘画。1920年,考入在巴黎国立美术学校(l'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同潘玉良一起学习西方油画技巧,以期丰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


1921年夏天,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北洋政府一度中断了给留学生的生活费,徐悲鸿被迫来到消费较低的德国柏林。法国留学生涯就此结束,在德国呆了两年后,辗转游历欧洲,参观临摹著作,也不乏创作。于1927年回国。



I 艺人代表 I


张曼玉



1996年,在一部影片——《迷离劫》(Irma Vep)中,也是在这部电影里,她认识了法国电影导演Olivier ,并在一年后和他结了婚。



张曼玉的法语是惊到了小编,没想到她还精通法语!👇



虽然这时候的她,法语还没那么流利却透露着自信与悠然。


婚后的张曼玉移居巴黎,在那里过着简单而幸福的小日子:“在巴黎活得很平淡,早上九十点起来,因为睡得晚,所以我早晨一般不见人。



早上在家发一下Email,打电话回香港处理一些工作,中午享受午餐,下午就学一点我感兴趣的东西、买买书、煮个饭,或者去餐厅,晚上看戏。”


张曼玉和Olivier Assayas的婚姻持续了三年,离婚之后,虽各有新欢,她仍与Olivier交好,并在2004年出演了Olivier导演的电影《清洁》里。这便是法语馈赠于她的另一份礼物。真诚的法语对白、精湛的演技,女神因此凭借这部电影登上了戛纳影后的宝座



法国最权威的电影周刊杂志《电影手册》里,多年来常常有张曼玉的报导,张国荣自杀之后,张曼玉还在这本杂志上撰文纪念他。



张曼玉也经常出现在巴黎的畅销杂志上。比如:《Paris Match》、《Libération》和《费加罗夫人》。


2004年9月,法国巴黎市政府颁发给张曼玉代表荣誉市民的金质奖章,并在致词中说道:“她代表了优雅的气质,她身为中国人,又认同法国,是两国文化交流间一个绝佳的象征。”



在巴黎社交活动取决于她停留时间的长短,如果只停留一个星期,只会见一些关系很近的亲密朋友,吃顿午饭或者晚餐,如果呆的时间长的话就会尝试着多出门,去看几部一直想看但没看成的电影。张曼玉很少在巴黎购物,因为她很少在自己定居的城市购物,而是喜欢在旅行时买东西。


I 艺人代表 I


杨紫琼


杨紫琼在如日中天时选择嫁给追求她多年的法国男友托德,两人相差21岁。杨紫琼和现男友感情非常的好。托德也是一个真正的富豪,他不仅是国际汽联的主席,也是法拉利常务董事。



I音乐代表 I


洗星海


“我在广州岭南大学教音乐的时候,感到国内学音乐的环境不方便,很想到法国去。同时,我奢想把我的音乐技巧学得更好,成为‘国际的’音乐家……于是我下了很大的决心,不顾自己的贫困,在1929年离开祖国到巴黎去。”冼星海怀着这样的初衷飘洋过海来到法国,开始在巴黎困顿的半工半读生活。


受好友马思聪引荐,被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收为学生,并免除学费。冼星海曾于1920——1930年间在法国创作并演奏管弦乐《风》引起轰动,当年冼星海是在巴黎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的演出,拉威尔、保罗·杜卡、普罗柯菲耶夫三位著名音乐家参加了音乐会,并对演出予以很高的评价。当地电台、广播、报纸均对演出予以报道。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第一位被录取的中国学生,在导师们商量给他物质奖励时,困顿的他说出“我要饭票。”这也是大家关于冼星海留学生活最直观的印象之一了。


前往法国留学的艺术家还有:


潘玉良、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常玉、刘海粟等。


可以看见前辈们的留学生涯的不易,而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果,实现了报国的理想。今天的我们都应该向他们看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法国给他们带来了改变,法国岁月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如今在法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奔赴法国留学,也有无数留法海归回到祖国怀抱,为国家效力。每个人在法国呆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法兰西情节吧。如果你年轻时曾经在法国呆过,它将伴你一生。不知道你是不是其中的一份子呢?


阅读 137· 评论 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