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回答

0收藏

英国留学读研到底值不值?

英国留学 英国留学 275 人阅读 | 6 人回复 | 2023-09-13

我本科在双非,但双一流学科(双一流学科还不是我专业的学科)的学校,读的应用统计学,均分近75,已经大四,获得的奖项大多为志愿者或文体类,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原本打算考本校研究生,现在也在考虑去英国留学的事情。
但我一直在思索值不值这一个问题。从人文上,出去见识不同的思想文化很值;从经济上,父母花了30w左右让我出去读研,甚至70w左右送我出去读预科+研究生,高昂的费用让我很怕自己未来的工作匹配不上父母为我花的钱,浪费了父母的心血。
ps:我咨询过中介,我现在可以申请英国的世界排名150左右的学校,或者申请英国的世界排名80左右的学校(需要读预科)。我不知道这样的留学和代价 值或者不值,还希望有人能帮我解惑。真的万分感谢!
分享到:

回答|共 6 个

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23-9-13 1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英国留学读研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作为主流留学国家之一,受欢迎肯定有他的原因,也有很多学校确实含金量很高,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不足、绝对完美了,也不适合所有的准留学生。
我的观点是,值得,但是要慎重考虑。
我自己毕业于英国G5院校UCL大学,近6年的时间里,帮助很多同学申请到了英国、新加坡、澳新、加拿大乃至美国的大学,自诩自己还是非常有经验的了,哈哈。希望通过我这篇回答可以帮助你以及其他想留学的同学。
1、英国留学读研到底值不值?

值不值得这个,除了可以用实际的金钱价值衡量以外,而短期的留学投资回报无法明确知道,所以不能做精准预估,你只能从校友发展和相似背景毕业生、以及专业就业趋势和招聘方给出的工作要求和待遇来勉强做参考。但是也仅仅是参考而已,就算同样学历背景的人在同一时刻选择同一学校和专业,都会有不同的未来。
值不值得,其实有点主观了,建议慎重考虑。
但不建议想得太长远,毕竟任何一种选择我们都可能后悔hhhh.
因为人的本性如此,总是会去做假设、去设定一个“如果当初不这样,而是...会不会...”选项。
关于更多英国高校申请细节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获取免费留学规划:


2、选学校还是选排名

选学校还是排名,真的是个永恒纠结的问题。
肯定咱们专业和排名都想要,但经常是实力不允许,条件不满足。
有几种情况,可以说是完全不考虑专业,就冲着排名去的留学规划。可能不太适合题主的诉求,分享出来给其他有需要的朋友们做个参考。如果题主很在意留学预算和投资回报率,积累一点的工作经验、存一部分钱再去留学,减少花父母钱的愧疚和担忧,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对你的背景申请名校也会多一些竞争力。
如果是想拉高最高学历,本科学位一般的,可以争取尽力把最高学历提升上去,如果不考虑专业,则可以无脑选择排名尽量靠前的学校,解决求职门槛、学校厂牌带来的实际效应问题。是否是最好的专业或者最匹配的专业其实都可以让步了。比较功利,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对准备多留一年,比如觉得纯粹呆不够、还想多学习一下、或者暂时不太想急着找工作的等等,有这些诉求想要再读一年的,本专业一硕读完之后,学分还不错,想刷个英国名校再读一年。这种也没有太多的专业包袱。


另外如果对就业工作种类是无需求的同学,没有过多就业屏障的,也就是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但是你要确定就业是的确没有专业或技能要去屏障的,比如管培、销售、新媒体等等,没有很强的职业屏障,转岗相对容易一点的,也是试用于只刷排名的情况。
但是,这里给大家提个醒,放弃专业去刷排名,有时候是短期行为,可能对长期规划来说意义不大。会有很多例如时间有限、学到的东西有限、强行镀金等情况发生,肯定不适合所有人。
如果家庭经济情况还算不错,也可以选择读一个预科,争取申英国排名更高的学校、或者申一些排名还看得过去,但是专业学科很强势的学校。
如果只是想提升学历,商科留学其实也还有很多选择,比如澳洲、加拿大部分院校等等。
未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想法也瞬息万变,当下的决定就只根据自己目前最想解决的需求出发。
所以我经常会问我的准留学生们,你的留学目的是什么呢?
如果你对留学规划有迷茫, 不妨点击下方卡片和我聊聊吧: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ad-link-card" data-ad-id="Plugin_bea7efef5e150f65d4704166a82a853e">

3、英国硕士预科适合人群:

确实英国大部分院校,特别是热门商科专业,都有明确的分数要求,QS前100对双非要求基本在85以上,也有极少数要求在80以上。而且会有学校专属的中国院校清单,对应国内的学位要求也是常规操作了。
所以,被均分、学校、学位证限制而无法申请直录的学生都会考虑硕士预科。但是要注意的是,预科也会有一定的准入要求,并且要完成预科课程之后才能正常入读硕士。

4、英国留学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英国确实有很多值得去留学的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或者说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排名的数据挺好的,辨识度高。根据四大榜单最新排名数据,英国排在top100以内的学校数量最少有8所,最多有17所,top200以内的最少有20所,最多有28所。相对于同等排名下的小众国家高校,比如爱尔兰、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学校的辨识度和认可度会更高些。
学制短,学费相比美国更低,在英国绝大部分城市读完硕士,35-40万是可以的,但是美国至少50万以上。如果是以就业为目的,选择英国的性价比更高,经济压力更低、节省拿到学位的时间之后可以更早就业。但从学术科研来看,美国则会是更好的选择。
英国的大城市高度发达,小城市社会稳定,当留学不是体验生活,而是一笔投资的时候。英国不管是文化氛围、社会稳定、对待留学生相对包容开放的态度都算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英国留学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就业机会少,移民困难。英国本土的就业机会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像商业、金融这种专业,留学生想在英国就业基本很难进入核心岗位。英国也并不是一个适合留学移民的国家,对永居身份的控制也比较严格。留学移民的话,可以考虑加拿大或澳洲、爱尔兰等等。所以题主也不妨从更长远的投资回报考虑这个“值不值得”。


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压力也较大。
课程内容量不小,如果还三天两头罢工罢课的话,学习时间就更短了hhh
英国的高等教育以自住学习为主,对自我规划和自律能力也有一定要求,不然容易很难适应当地学习氛围,变得迷茫。
所以选择一年制硕士的同学,想要在拿到学位的同时学到东西,一定要强制培养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说到适应这个问题,又绕回了硕士预科,确实预科可以给你更多的时间适应英国的上课节奏和学习氛围。
另外英国对学生的申请背景这方面,可以说得上是“死板”了,虽然非常开放包容,但是研究生申请还是比较看重本科学校和本科成绩。相比之下,同样如此看重学生本科学校和GPA的还有澳洲,但是澳洲的要求相对更低一些。
总之,值不值得,需要综合考虑。什么留学国家地区都一样,都有其更适合的特定背景人群。
不盲目做规划,不盲目留学。

以上就是我针对题主背景情况和诉求,对英国留学读研值不值得,做的一个大概分析。希望题主和有需要的大家能有一个初步的选择方向,整理不易,希望同学们多多点赞收藏(づ ̄3 ̄)づ╭❤~
另外,我通过自己撰写高质量的文书DIY申请到了QS世界排名Top10大学的硕士,同时也帮助别人获得了包括英国G5、港八大、澳洲八大等学校的offer,对英联邦的申请流程很熟悉,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留学申请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和我聊聊。

点评

海!外直播 bitly.net/m22m 禁闻视频 bitly.net/f99f 苏共1928年提出"资本主义危机"论断,24大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继续加深";25大26大认为"进一步加剧";27大再次确认资本主义陷入总危机.三年后苏共自己危机爆发解体.   发表于 2023-9-22 02:11

冰冷的心

发表于 2023-9-13 11: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进入到英国的大学读研比较值得,如果是先预科之后再读研那就不值得了,尤其是花40万读预科,都不如再读个二硕。

一、读预科or直接读研

题主本科是双非大学,均分75分左右,这样的背景在申请英国研究生的时候的确没有优势,但也不至于申请不到大学,中介说的比较中肯,世界排名100以内的大学不太可能,不过因为申请是没有门槛的,可以冲一冲试一试,冲上就算你赚呀!

我跟题主差不多,本科也是双非大学,均分75分左右,最后申请到了利兹大学,能申请到排名100以内的大学主要靠两个点:1、相关的工作经历1年,我是实打实有在律所工作,可不是那种买的实习经历。2、参加了当地985 211知名大学的硕士项目班,拿到了国内上课阶段的毕业证书,均分80多,毕业证书是Postgraduate degree(硕士学历),还盖了这个大学的公章。题主老弟就可以把我的这个硕士学历理解成你要上的预科班。

当然这个项目班的价格也不便宜,我当初是花了8万左右的学费,但我听说今年已经涨到10多万了,现在的国内大学不跟国外学学怎么提高科研能力,每年涨学费这个政策学得倒是快。

现在复盘来看,对于我来说,这个项目班算是我出国之路上所走的弯路,如果我不念这个项目班直接申请英国的硕士也是可以。但因为我在出国前,实在是对出国留学的信息收集的太少,人又很懒,图方便才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莫名其妙上了这个项目班。所以,有出国计划的小伙伴一定要多收集信息,再确定自己的留学选择。

为什么我说我走的是弯路呢?因为在我就业的时候发现其实排名前100和排名前150的大学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是差不多的。想靠这一年的学习让你回国之后能找你成为各大企业争相高薪聘用的当红辣子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现在出国留学的红利早已经没有了,甚至国内职场上有一种观点:英国硕士没有国内硕士好。你在知乎上就能看到很多关于两者对比的问题:英国硕士水吗?英国硕士好还是在国内读研好?等等。所以,如果题主毕业后要回国找工作的话,念完预科去排名100以内的大学和现在直接入学排名150以内的大学没太多区别。

而且其实工作经验是可以弥补本科背景不好的事实,我真的可以不念这个项目班(预科班),这个项目班只是证明了我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因为项目班的专业跟我申请专业不一致,还不如多工作几年,最终的申请结果大概率是一样的。所以,如果题主要去英国读书,我建议直接入学,不要读预科。

二、英国读研值得不值得

我个人认为是值得的,前提是家里要花30多万送孩子出国经济压力不大,如果压力很大,那就去英国读研不值得。那在英国读研能有哪些收获呢?

1、给毕业之后的自己多一个选择。如果在国内读研究生,那大概率以后的就业范围也就是在国内,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在国外工作生活,但如果是在国外读研,有一定的机率可以留在当地,当然硕士毕业之后留在英国的可能性比较小,留在新西兰加拿大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在英国继续读个Ph.D那结果就是不一样了!!!我们学院的很多教授就是中国人,在国外读了博士之后留在英国。所以,英国读研相当于花钱给自己多买了一个选择。

2、时间成本低。题主的家庭可能拿出来70万送题主读书,那说明其实题主家庭的经济情况不错。英国的研究生只有一年,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如果题主这一年研究生读完后,觉得专业不合适,或者找工作的时候遇到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导致就业非常困难,那以题主的家庭条件可以在英国读一个二硕。英国读研的时间成本非常低哦!

3、眼界与价值观的改变。我觉得这种思维的改变只有在英国读过书的人才懂,比如对不同文化和人的包容性变高。其实我们对别的文化不包容,或者对社会上所谓“异类”的排斥,都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只接受过单一的文化,见识的少自然对其他文化的包容性就低。第一次出国的人都会感受到culture Shock,刚开始的时候全身上下写满着不接受,就只想跟中国人抱团和抱怨国外人的“开放”“无理”“奇怪的文化”。但真的是见多了就见怪不怪了,还会享受其中,慢慢喜欢上探索不同文化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留学回来的人团队合作能力比较好,因为见多了不一样的事,学会了在不同中合作。

对成功的标准变得复杂,不在像中国人一样“内卷”,国内是什么都要比,比家庭、比工作、比孩子、比学历,对每一个人都贴上标签。其实,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我们所谓的成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成功。人的一生很长,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是在国内就好像上了时间的发条一样,超过30岁没结婚的女生就好像过街老鼠一样,要被人指指点点,也没有资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生彷佛就剩下结婚这一件事。但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年纪不应该跟人生大事挂钩。成功也不应该被量化,因为你认为的成功,并不一定给你带来开心。

三、总结

我自己是非常怀念我的留学生活,真的希望可以重新回到国外生活工作,不是不爱国,是我真正地开始思考我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我的感受才是第一位,而不是这个社会的价值标准。

留学的经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但我唯一的遗憾就是英语的进步程度并不让我满意,尤其是我在出国前学雅思的经历真的太痛苦了,希望大家在学雅思的道路上都可以顺顺利利,跟着前雅思考官PAUL学习雅思准没错~不说跟步步高点读机一样,哪里不会点哪里,那也是满满的收获。PS:课程限时免费,还可以索要免费的雅思资料~还等什么。



如果大家对出国留学的话题感兴趣还可以看我以下回答:

法学生建不建议留学? - 周喵喵的回答 - 知乎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520081562/answer/2484882813" class="interna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0081562/answer/2484882813

英国研究生留学准备流程是怎样的? - 周喵喵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927907/answer/2451982087

瑾色丶残念

发表于 2023-9-13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英国硕士毕业的时候是03年,没记错的话,那时英镑1:15,成本也好,中国和英国的物价差也好,都比现在困难一些,那时大部分同学还得找份兼职,所以跟现在多少有些不同。


2000年的老照片

分享一些当年读硕士的经历,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 出国第一节商务英语课,进来一位加拿大的美女老师,介绍完自己,让大家收起课本,没讲课,直接让我们开始辩论,辩题 - “你是否支持死刑?”十来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成了两边,报这门课的没有本土学生,都是英语一般的国际生,心想怎么上来就给我们下马威。我自己选的是支持死刑,觉得罪大恶极的人干嘛要用纳税人的钱养着,理由拆开了,看对方怎么反驳。。。后来发现,19岁的我、习惯一元世界的我,被十几个英语很普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给惊讶到了,每个人,无论是持方还是反方,观点全部都不一样。美女老师没讲太多,只是鼓励性的点评了一下大家的观点。
个人觉得值的原因:后来在海外的十几年,包括后来回到国内创业的这些年,对多元的观点和视角越来越觉得对自己有价值。

2. 刚出国没多久,2000年夏天,第一次这么久离开家人,假期为了赚学费,干两份工作轮流转,一份销售、一份酒吧打杂,干完活回到宿舍,恨不得一身臭汗,澡都不想洗,头碰到枕头就睡着了。平时一得空,就跟爸妈打个电话,每次都是吹牛逼说自己过得有多好。但是想家和对未来的迷茫,导致有段时间,口腔里20多个大溃疡,喝水都疼。后来遇到什么低落的时候,想想那时,忍不住自己都能偷笑出来。
个人觉得值的原因:在一个没人帮得到的陌生环境,陌生的语言环境、陌生的文化环境,造就的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让我一辈子不再惧怕任何压力。积极的解决、或者积极的排遣,无论人多大,都得先把自己先弄开心了,再想着给别人带来什么。留学经历其实挺磨炼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3. 因为当年读的是管理专业,国际生偏多,一部分至今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毕业后,大家分道扬镳,我在伦敦待了十几年,后来数了一下,相熟的同学在比利时、加拿大、缅甸、泰国、澳大利亚、北上广深西安重庆,也趁假期拜访过几位同学,感觉自己无论去哪,都有人陪自己喝个啤酒聊聊当地文化,这感觉让人幸福。
个人觉得值的原因:人的幸福,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关系,中国文化更讲究关系的深度,比如亲情,但常缺乏一定的广度。留学所培养的人脉,让我们未来无论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一丝的亲切感。

4. 留学无论是几年,自己的青春,那个城市每个大街小巷,吃过饭的地方、谈过恋爱的地方、喝醉过的地方、打过架的地方。。。能在自己的家乡万里之外的一个原本陌生的城市,培养那么一点归属感,是美妙的。每次去伦敦,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开辆车,听着音乐,夜晚在伦敦毫无目的的、任性的拐到某个街区、或者横穿整个城市,路过白金汉宫门前的大道、看着莱斯特广场的买醉的人流、用二十迈的限速从塔桥底下开过。。。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是感谢当年自己任性坚持选择出国留学。
个人觉得值的原因:如果我们无法事事做到有深度,至少也要给自己保留点看世界的广度。

5. 如果硬要说点实的技能的提升,虽然是一个一年的课程,其实授课部分也就8个月,剩下的都是论文准备时间。但是一个浸入式的英语环境,让自己使用第二语言时很舒适;一个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创新文字充斥的城市环境,浸淫久了,在后来处理自己的工作,都总能有一些不一样的灵感冒出来;一个被逼出来的调研和写作能力,每周都是小几千字的作业,还得站到台前用英文演示,工作后策划、写作、演讲,就没有再成为负担。
个人觉得值的原因:发现留学真的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培养独立工作和调研的能力。这些后来都让我受益终生

有很多人担心英国一年硕士是不是“水”

我觉得,英国大学的招生标准的确参差不齐,G5大学(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伦敦大学学院)的标准标准基本上是985/211的毕业生才可以申请,部分罗素集团也开始实行比较严格的一刀切,非985/211背景不能申请,当然大学官网上都不会这么说,比如巴斯大学的金融专业等等。双非即便拿到offer的平均均分也要比985/211高大约5分。所以英国的录取虽然比很多北美大学要求的东西少一些,比如背景提升的需求。但是名校或高均分一直都是英国大学的两把刀。

下面是一些罗素集团大学对于申请人本科背景的要求:

  • 华威(商学院基本只考虑211)
  • 伯明翰(商科只考虑中国排名前100内的大学,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只考虑前70名内的大学)
  • 格拉斯哥大学(商学院,明确规定只接受中国排名前200内的申请)
  • 巴斯大学(大部分专业都只接受排名前200内的申请,金融专业只接受211申请)
  • 兰卡斯特大学(商学院的部分专业只接受211申请)
  • 其他商科专业,还有曼大,杜伦,利兹、南安普顿、谢菲尔德,这些大学都有自己的list,基本上都是211大学。

大家都喜欢说“热门专业”,比如商科、金融、会计等专业,我觉得这是冤枉了“热门专业”这四个字。热门专业的本质是就业前景或者是好毕业的专业,要你有独立思考能力,你会发现,每年读了类似宽泛专业的毕业生有多少,经济进入平稳期时,企业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另外,这一年硕士值不值,要看去钱花在了什么“货”上,你选择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你竞争力,只有从事精尖技术,或者创新创意专业的才能被称为今后的“热门专业”。管理学,其实应该是开始成为一个冷门专业了。

选择“热门”永远没错,关键是大家对热门的判断还是十年前的思维,认为中国商业环境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想当然的认为商科、金融、会计是热门。现在时过境迁,中国的经济增速逐渐下降进入稳定增长期,各行业在充分竞争,各种企业招聘时不再那么大气,因为成本越来越敏感。这意味着,等接下来的一批留学生进入职场成为某个企业的中流砥柱时,要至少5-10年以后了。届时的职场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这个思路看现在大家的选择,你会发现大部分留学生的确在选择很水的、而且越来越冷门的专业,比如商科和管理。这个社会怎么可能需要那么多学习管理理论的人呢,尤其是对于没有管理经验,甚至从来没有被管理过的职场小白。

除了要选择未来行业更喜欢的专业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测一下自己的职业性格,确保自己不要为了冲名校,或者听取了某个人的主观建议,选择了一个完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https://zhuanlan.zhihu.com/p/90949516
比如,一个对数字不敏感,对色彩和设计特别敏感的同学,选了Accounting专业;一个特别实感,没有创意热情的学生选择了媒体专业。。。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自己学习期间没有动力,毕业以后就想换行的可能。


我想说,如果没有亲自体验那虐人的一年,尤其是最后几乎没有睡眠的3个月,谁又有资格来评判一个名校学位值还是不值?!
学费加上生活费至少30万,如果看毕业后头几年的工资来算回报,的确是不值的。多少人能保证自己毕业就年薪过十万呢?

英国硕士毕业生在国内到底有没有竞争力,我觉得与其死磕这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不如拆解一下雇主希望从留学生身上看到什么:

  • 语言能力
  • 基础职场素养
  • 能动性和职业驱动力
  • 独立工作的能力:文案、调研能力...
  • 团队协作或者管理能力
  • 对国内商业环境的熟悉


看一下去英国读个硕士有没有优势,你会发现因人而异的,比如进了一些很容易毕业的大学,入门时雅思要求6分,上了8个月课,花钱找人给写了个论文,回国甚至无法用英语流利沟通,独立完成一个成熟方案的调研和协作,你不水谁水?!
但是如果你:
原本英语就出众,雅思成绩7分或以上,到海外积极和不同国家学生沟通,英文流利;

  • 上学期间通过一个实习经历培养一下基础职场素养,加上性格和专业匹配(假设你找的工作也是和专业匹配的),工作后有足够的自驱力;
  • 三到四个月的论文期写出一个15000-25000字的论文,不用写手帮助,独立调研,你会发现工作岗位上的那些报告真的不难,雇主不可能嫌你水;
  • 留学期间,动辄一周一个group work, 大家还都是不同国家的,三四千字的作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是不担心的,当然过程中你得逼自己一把,哪怕你内向,也要主动一些参与、牵头,或者冲出来代表小组做pitch;
  • 心态摆正,出国留学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自豪的,记得时刻保持对国内商业环境的了解,新闻看起来,远程分享听起来,回国至少不会被嫌弃连自己的国家都不了解。


这些做到了,即便你去的不是牛津剑桥,不是华威爱丁堡,也不会觉得不值了。

给大家推荐一些答者的原创书籍和文章:
《你不知道的英国留学》(郝斐)【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https://zhuanlan.zhihu.com/p/40514131https://zhuanlan.zhihu.com/p/34096712https://zhuanlan.zhihu.com/p/25396310https://zhuanlan.zhihu.com/p/135982631

刘美迪妈妈

发表于 2023-9-13 11: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局座给大家的意见是,出国见识广,价值高,“有条件的话出国走一走转一转非常好。


注意是有条件的。
大家如果家里真的“相对困难”,我建议你三思
很多人说“教育给你的回报不是三五年,而是三五十年,不是毕业时的那点起薪
ops......这不中介当时给我说的原话吗,很扯淡
任何事情都有代价,包括“留着这样很美好的事情”
家里条件不太好,势必会让你的心思不能全心意放在留学上,英硕一学年3期制,你基本上没有外出打工的机会,勤工俭学也基本不可能。
如果你心态调整不好,就一年时间,你觉得你能学到什么。
而且你还需要想清楚的是,留学英国一年40万,20万是你的教育“投资”费用,而另20万说好听是教育“消费”,不属于投资部分,也就是你花了40万,投资在教育上的是20万,留学是比较昂贵的一件事情。


为了面子,我建议不要去,虚荣心会让你每天party,日日大麻,但是如果你家里有家族企业,父母在是企业高管,你出去镀铬金,为了好让父母安排,这种情况咱俩应该认识一下。

为了更多的机会,我建议你去。
在这个节目里,我记得一个小姑娘说的话特别在理。
教育虽然不能带来成果,但是至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死在了个人能力上,而只是究极一生,只缺乏一个机会,一个百万的项目,老板还是会更信任再“外”研习,“显”得更有能力的人来接手。
并且国外的教育西方的教育是全面而均衡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兼备的,会让你在人才市场上相对更有竞争力,并且在日后的职场中发挥出更多颠覆性的成果。

如果考虑好要去英国,我给大家一些留学建议。
1.如果要来国际就业,除了商学院、设计之类的会有很多小而美的学校,其他专业择校最好首先按照名气来选。
2.推荐信一定要重视,最好能找到Title高一点的教授帮你写。国外的院校一般对我们国内的学术界并不了解,他们大多数只能从教授的职位上来判断一封推荐信的含金量,最好是在你所申学术内有成的人。但是也不要只是头衔高但是写的东西又太假,不了解你的推荐人谨慎使用。
3.最好通过考雅思过了语言关,语言班比较贵,花钱多,真的来不及,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上,并且语言班会教你玩转Academic English Writing,最终的考试也会比雅思便宜。
4.心态不要崩溃,申请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到最后拿到unconditional offer会历经一年时间,你有可能会听说自己的Dream school今年很难申,和男票分手,无论如何,不要放弃,努力提高成绩,努力考雅思.....尽人事,听天命。
5.很多名校申请者很多,有太多的申请材料,学校一般都要雇佣大量人力来处理,为了避免学生海投,很多学校都会有大学申请费,而且一旦缴纳,不予退还,申请费用一般40-60磅,大家可以去官网上查询。
留学有疑问可以私信我,我恰好有一些申请经验可以供大家参考,有时间可以帮帮大家。

非要回家

发表于 2023-9-13 11: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硕到底值不值?

对我来说很值,对你来说可能不值。
对大部分来说挺值,对少数人来说不值。

我们大部分中国人读的英硕是授课型,只有短暂而宝贵的一年。
如果你天天旷课!
夜夜party!
宿舍麻将走起!
偶尔泡个妞!
网红餐厅打个卡!
一年眨眼就过了,那我劝你还是别去国外浪费爸妈的钱了,就老老实实在国内找个中不溜工作混吃等死吧。


但英硕虽然只有一年,也因为它只有一年,对我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来说,性价比超高的:
1、我花了30多万读一年英硕回国就业,薪资比本科找工作高出一倍,工作2年,就能把学费生活费挣回来,快速回本。爸妈乐哈哈。
「本人伯明翰Med,如果读UCL、LSE、IC30万打不住」。
2、学制短,只需要一年,比起美帝2年国内硕士3年来说,不要太划算好嘛。节省了1-2年的青春年华,提前进入职场,也能再多挣出个至少十多万吧。
3、之前也想过去美帝,但本人工薪家庭,最多能拿出50万来支持我,所以含泪放弃。
4、也考虑过法国、荷兰、西班牙,但我雅思都不想考,你还得让我去学小语种,杀了我吧,果断放弃。
5、去马来西亚、泰国,又觉得太low,学历没有含金量。各位大大别喷我
衡量下来,我最终选择了英国。

在英国读硕的那一年真的是我最充实也是最辛苦的岁月。
因为时间短,所以课程密集,还得做program,期末还做做dissertation。
最忙的一段时间,我一周要上10个2小时的大课,一个小时课大概对应1.5-2个小时的课后时间用来复习巩固,如果再加上作业,很多课大作业都是一周一次的。另外,外国学校每周都得安排点workshop,这还没算。
我也是大陆读过多年的,我最多一周上过35个小时课,平时一周最多也就上20个小时左右,所以说白了,国内的学习强度远不如国外,忙的级别完全不一个量级。国外的大学经常大半夜还有人在图书馆。
因为毕业就得工作了,找工作又不能落下,我还得每周做10个小时左右兼职,在管理咨询师做助理给简历添砖加彩,顺便时刻盯着国内行情怎么样了,得和国内同学熟络熟络、看看招聘信息。
这大概是我最认真学习的一年了,说不上是压力还是动力还是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很努力,反正我确实挺努力的。


所以,读英硕我一点也没后悔过,反而很感谢那段充实的日子。
也有很多人想去读英硕,但不知道如何申请、不知道需要哪些材料、不知道怎么选学校,自己琢磨一头雾水,那你可以找我咨询。我的名字叫Wendy,微信号是「wendy775533」,为了提高效率,记得告诉我你目前的学校,专业、GPA、语言成绩等信息。
申请英硕需要加紧时间!
因为:
如果你想申请排名前30或者罗素大学联盟院校,我建议你提前一年申请,例如,你想在2020年入读,最好在2019年的9月份就开始申请;最晚最晚在圣诞节前提交所有材料。因为越到后期,申请名额越有限,你被拒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你申请的是排名50之后的大学,同年的3、4月份还会有剩余的申请名额。但是因为你需要办理签证,所以申请一定要提前做好打算。加油!


如果内容对你有用,点个赞再走呗!也欢迎关注我查看其他回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